2008年5月29日

台北樹蛙

學名 : Rhacophorus taipeianus
成體特徵:
體型:中型纖細,♂3.5-4.5cm,♀4.5-5.5cm
頭部:頭長約等於頭寬,吻端尖圓。瞳孔水平狀,虹彩黃色。鼓膜不明顯,顳褶明顯。
背部:綠色,但隨環境變成深褐色或淺綠色。有些個體有白色、黃色或藍色小斑點。
體側:腹側黃色,有些細小的褐色斑點。
皮膚:光滑沒有顆粒。
腹部:白色帶黃色。
前肢:背面綠色,外側白色皮瓣明顯。指間有微蹼,指端吸盤黃色。
後肢:背面綠色,外色白色皮瓣明顯,股部內側黃色有許多褐色小斑點。趾間蹼及趾端吸盤發達。
第二性徵:雄蛙比雌蛙小,有單一咽下外鳴囊。
分布:主要分布於南投縣以北1500m以下山區附近的果園、樹林或農耕地等靜水域,以台北盆地周圍分布最多。
繁殖期:在秋末及冬天繁殖。山區的繁殖期比較長,從10月到次年3月,平地一般從12月到2月。
行為:平常居住在樹上或樹林底層,繁殖期時雄蛙才會遷移到樹林附近的靜水域,並在靠近水邊的草根、石縫或落葉底下挖洞鳴叫。
單獨一隻鳴叫時,叫聲是一到兩個音節、低而單調的「葛-」;
形成合唱時,叫聲則變成三到四個音節的「葛-葛-葛-」,
有時尾音還會加上「咯、咯、咯」,以增加變化及吸引力。
在雌蛙接近的時候,雄蛙會連續發出多達十個音節以上的求偶叫聲;
但當兩隻雄蛙遭遇時,則改發出「嘎」沙啞的接觸叫聲,並互相用前肢交纏打架。
由於雌蛙偏愛叫聲低沉體型大的雄蛙,體型小不受雌蛙青睞的雄蛙有時會捨棄挖洞鳴叫的求偶方式,偷偷的爬進已獲得配對的雄蛙洞中,形成一隻雌蛙和多隻雄蛙共同交配產卵的現象。
卵:產白色泡沫型卵塊,一次產卵約三至四百顆。
蝌蚪:蝌蚪灰褐色,身體橢圓形,尾細長,散佈許多淺色細斑點。


參考網址:http://www.froghome.idv.tw/html/class_1/rhacophorus_taipeianus.html
Posted by Picasa

翡翠樹蛙


學名 : Rhacophorus prasinatus
成體特徵:
體型:中型修長,♂5-6cm,♀6-8cm。
頭部:頭長略大於頭寬,吻端鈍圓或尖,有兩型。上唇白色,鼓膜明顯。眼鼻線及顳褶金黃色,但有些個體金黃色不明顯。
背部:翠綠色,皮膚粗糙有許多顆粒。
體側:從吻端到股部有一條白線,白線下方綴有一些大黑斑。
腹部:白色,有許多黑斑及圓形小顆粒。
前肢:背面綠色,外側白色皮瓣不明顯。指端吸盤黃色,指間有微蹼。
後肢:背面綠色,股部內側有許多大型黑斑,有時黑斑相連成黑線,外色白色皮瓣斷斷續續不發達。趾間蹼及趾端吸盤發達,無外蹠突。
第二性徵:雄性較小,有單一咽下外鳴囊。
分布:特有種,主要分布於北部南北勢溪流域 、宜蘭及石門水庫等低海拔山區,
例如新店廣興、烏來娃娃谷、宜蘭福山植物園,宜蘭礁溪等地。
繁殖期:除了寒冷的冬天以外,幾乎整年都會鳴叫繁殖,但以9、10月秋天及4月春天最活躍。
行為:雄蛙通常在水邊的植物體上鳴叫,叫聲是短促的「呱阿」。
雌蛙受雄蛙叫聲吸引,主動接近雄蛙並在樹上形成配對及產卵。
有時候雌蛙產卵產到一半的時候,會帶著配對的雄蛙跳到水中吸水補充水分,然後再回到樹上繼續產卵。
有時也會出現一隻雌蛙和多隻雄蛙配對產卵現象。
卵:每次產300-400白色卵粒,埋在淡粉紅色泡沫卵塊中,經常好幾個卵塊聚成一大團。
卵塊經常遭受蒼蠅寄生而長蛆,導致孵化失敗。
蝌蚪:蝌蚪大型,深色散佈許多褐色細紋;尾鰭高而發達,呈波浪狀。




參考網址:http://www.froghome.idv.tw/html/class_1/rhacophorus_prasinatus.html
Posted by Picasa

諸羅樹蛙

學名 : Rhacophorus arvalis
成體特徵:
體長:中形,♂4-5cm,♀5-8cm
頭部:頭長約等於頭寬,吻端尖圓,上唇白色。眼睛虹彩顏色帶草綠色。
鼓膜大而明顯,顳褶清晰。
背部:草綠色,皮膚稍粗糙,有許多小顆粒。
體側:兩側各有一條白線從口角延伸到股部,白線下方鑲有黑色不規則細線。
腹部:白色沒有斑點。
前肢:前臂及上臂都是綠色,外側白色皮瓣不明顯。指間有微蹼,吸盤發達。
內掌瘤明顯
後肢:背面綠色,趾間有蹼,吸盤發達。
第二性徵:雄蛙體型較小,有單一咽下外鳴囊,咽喉鳴囊位置的顏色較深。
分布:台灣特有種,僅分布在嘉義、雲林 及台南一帶的平地竹林、果園、芒草叢等開墾地。
繁殖期:主要在5至9月。
行為:特別喜歡在雨夜或大雨過後的夜晚鳴叫,叫聲是高而輕脆一連串「ㄍ一、ㄍ一、ㄍ一」。雄蛙經常上百隻一起出現,但分開停棲在遮蔽良好的植物體上鳴叫,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在二、三公尺高的地方。雄蛙鳴叫吸引雌蛙配對之後,雌蛙會帶著雄蛙到水邊落葉底下產卵。
卵:白色泡沫型卵塊。
蝌蚪:身體扁平,尾巴尖細,約13mm。身體深褐色,散佈著不規則的黑點。




參考網址:http://www.froghome.idv.tw/html/class_1/rhacophorus_arvalis.html
Posted by Picasa

褐樹蛙


學名 : Buergeria robusta
成體特徵:
體型:大型平扁,♂4-5cm,♀6-7cm
頭部:頭寬小於頭長,吻端鈍圓,上下唇有黑白相間的橫紋。眼睛大而突出,虹彩有白色及褐色兩色。鼓膜及顳褶明顯。
背部:顏色以褐色調為主,從淡褐色、褐色到黑褐色,隨環境而變。吻端到兩眼間有一塊淺色的三角形斑,而從兩眼間到背部另有一塊深色三角形斑。背部有些個體有不規則的深色斑紋。
體側:顏色較淡,偶而散佈一些小黑點。
皮膚:光滑,淡有許多小顆粒細突起。
腹部:白色,有圓形顆粒性突起。
前肢:粗壯,有橫帶。指間有微蹼,指端吸盤大而明顯,和鼓膜大小相當。
後肢:細長,有橫帶。趾間蹼及趾端吸盤都很發達。
第二性徵:雄性體型比雌性小很多。
分布:特有種,廣泛分布於全省低海拔地區。平常棲息在樹上或躲在石縫中,
繁殖期(5月到8月,以夏天為主)時或就近遷移到溪流生殖。
生態及行為:繁殖時期,白天仍在溪邊的樹上或石縫休息,黃昏的時候,
才一隻一隻的跳到岸邊水流較緩的地方進行生殖活動。
雄蛙經常聚成小群在石頭上鳴叫,叫聲是細碎的「嘓、嘓」,偶而發出幾聲粗粗的「嘎」。
雌蛙體型很大,產卵前,雌蛙會先伸腿交互踢幾下,然後產一小團卵粒,雄蛙也會配合雌蛙動作伸長身體,以提高授精率。
卵:小型,每次產卵300-400粒,卵一粒粒分離黏在石頭底下,通常聚成一堆。
蝌蚪:底棲性,通常吸附在石頭上,出現於溪邊水流較緩的地方。
 


參考網址:http://www.froghome.idv.tw/html/class_1/buergeria_robusta.html
Posted by Picasa

2008年5月8日

分班

(引用彎彎)
哇~
我很不想分班的說。
在一起都快一年,
都有感情了,
而且又要段考了。
班上一大票人都哭了,
真是一大慘況呢。
不過二年級又會換回,
真是一大好事。
不過話說回來最近發生好多好多事呢。

2008年5月1日

我想像的國中生活


[2(引用彎彎)]
在我想像的國中生活中雖然不是一成不變,但也不是很多元。
原本以為的國中生活是有許多的功課、考試、煩惱和挑戰。
到了六年級,大家都開始討論起來國中到底是怎樣。
有同學說 : 月考那天只需上半天的課就好了。
又有同學說 : 可是平常考試很多呀!
但我愈來愈覺得考試有多少、月考是否上整天都不重要了!
因為我認為上國中是種歷練 : )
而不是走上痛苦。
但若你一直認為國中有很多考試、國中有很多功課,
那麼,你的國中生活就是很痛苦的。
所以,我想像的國中生活中式充滿許多歷練、挑戰。
國中是成長的重要階段,老師不僅必須教學生課程,
也必須教學生倫理道德。
因為將來到社會上你的能力固然重要,
但你的生活態度、與人相處之道也是萬分的重要。